网站首页 > 苹果游戏> 文章内容

女孩玩游戏花母亲10万救命钱 苹果和运营商踢皮球

※发布时间:2021-1-2 15:56:21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“用父母的账号登录,反复充值数十次,退款审核取证难”……“熊孩子”大量“氪金”、家长退款不易的消费乱象今年以来层出不穷。据大连晚报报道,对于大连市民郝女士而言,10.5万元是她的“救命钱”。而在她14岁的女儿小娜(化名)手中,这笔救命钱还不够她玩8天手机游戏——十一长假期间,小娜偷用母亲的手机,先后刷了10.5万元用于充值手机游戏。而郝女士发现后多方寻找游戏充值平台希望退费,却屡遇难题。

  国庆假期八天时间里,两部手机上的转账款总额,高达10.5万元。郝女士说,这些都是女儿小娜在国庆假期期间偷偷从自己账户里刷走,用来玩一款手机游戏的。14岁的小娜目前在大连市一所初中读书。十一期间,郝女士不得不把自己的手机给女儿使用。“孩子现在要上网课、要学习课程,都离不开手机App。”小娜投入了游戏战场的“鏖战”之中。

  “我平时不太登录自己的支付宝账户。10月8日晚上,我用手机付款购物,结果发现支付宝、微信等网络账户里的10万多元存款不见踪影。”郝女士说,之下自己喊来了女儿小娜,再三之后她才得知,钱都被小娜充值玩游戏了。8天时间里小娜通过苹果和两个系统给同一款手机游戏充值,此外还给游戏中的一名网友转账1万余元,让对方帮忙充值。所有充值记录合计高达10.5万元。小娜悄悄删除掉了所有转账记录,这才瞒过了8天。这10.5万元本来是郝女士的“救命钱”。原来,郝女士是位单亲母亲。离异之后她和女儿相依为命。2019年年初,她被检查出患有肺癌。此后她所在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她多次募捐,还申请了大病补助。

  郝女士认为,女儿小娜14周岁,还是未成年人。“我咨询了律师,孩子是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,那么她私自刷了我的账户进行游戏充值,游戏平台应该退款。”郝女士说。然而在她村子情事多方过程中,却屡屡碰壁。小娜的充值分别通过苹果和两个系统进行,最终充进了运营该款游戏的武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。这家公司表示,如果郝女士可以提供充值者并非成年人的相关,可以退款,但是也只能退还全部充值款的70%,另外30%是被苹果系统收取的流量分成。但苹果系统表示没有收取任何费用,全部款项都充值到游戏平台了。经过多方协调努力,目前郝女士还未得到游戏公司全额退款的承诺。

  在苹果App Store应用开发条款中的第3.1.1项明确,上传至iOS商店的App中不得包含客户使用非IAP机制(iOS应用内付费)进行购买的按钮、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。而苹果的另一项条款则,基于IAP机制的iOS应用内付费都需要向苹果支付高达30%的“重税”。实际上,30%的“过费”苹果一直在收,包括游戏内货币、游戏、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,必须使用App内购买。

  5月15日最高出台了《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(二)》(法发〔2020〕17号)。其第一项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中的第9条显示,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,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“打赏”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、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,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,应予支持。

  《中华人民国民》第十九条: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,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代理人同意、追认。

  《民》第二十条: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由其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。

  按照上述,八周岁以上的孩子为游戏充值的,需要经家长的同意,追认,充值行为才有效的,所以孩子为游戏充值后,如果家长不追认的,游戏公司就需要退还充值的款项。如果是8周岁以下孩子为游戏充值的,需要由家长实施,孩子自己充值是无效的,游戏公司也要退款。

  免责声明:中国网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 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
  

关键词:苹果本打游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