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9日晚,融360旗下简普科技(NYSE:JT)发布2018 Q3财报,披露了公司截止第三季度的经营状况。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的总营收达到4.44亿元,超过之前预期的4.15亿元,当季净利润率由2018Q2的-5.8%上升至-4.5%,运营效率大幅提升。
这份财报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信用卡业务的迅猛增长:融360第三季度的全量信用卡收入达到2.05亿元,占到当季总营收的46.2%;相比之下,融360第二季度的全量信用卡收入为1.62亿元,Q3环比增长26.6%;2017Q3的全量信用卡收入仅为0.75亿元,2018Q3同比激增175%。从累计数据来看,融360今年前三季度的全量信用卡收入为5.10亿元,较去年同期的1.39亿元增长268%。在总营收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16.1%增长到40.2%,提升了24.1个百分点,占比增幅高达149%。
从具体的信用卡运营数据来看,不论是信用卡发卡量还是发卡单价,都有较大涨幅。三季度的批卡量达198万张,环比二季度的163万张增长21.5%。发卡单价也突破百元,环比增长6.7%。发卡量和发卡单价的增长合力提升了融360在信用卡业金莎与林俊杰务方面的收入。
近年来,信用卡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央行在8月发布的《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显示,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末,全国信用卡+借贷合一卡的发卡数量一共6.38亿张,环比增长4.17%,同比增速达22.69%。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2018年上半年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招商银行、中国银行累计发卡量均破亿,其中工商银行累计发卡量达到1.56亿张。新增发卡方面,招商银行新增发卡1421万张,同比增长率达到121.34%,其次为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,分别新增1300万张(增长44.44%)和917万张(增长81.20%),此外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均实现了较高的发卡增长率。
事实上,随着近年来金融及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,大量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,大力发展消费金融、个人理财等零售业务,信用卡、消费贷成为其转型的首要抓手。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,全国信用卡的同比发卡量增速一直维持在20%以上,信用卡迎来大规模的发展与繁荣期,尤其是信用卡线上发卡率迅速提升,部分银行已达50%,成为金融行业的新风口。
融360从2013年开始展开信用卡线上发卡业务,通过广告和推荐服务帮助银行在线上发行信用卡,前几年量不大,从2015年开始起量,2017年信用卡发卡量达350万张,2018年这个数字预计为800万张,三年增长超过百倍。财报显示,融360信用卡方面的银行合作伙伴,已从上季度的21家增加到24家,包括5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;累计成功发卡超过一千万张,2018年1-10月份线亿件,是国内最大的在线信用卡发卡平台。
财报显示,在2018年前3个季度融360成功促成的信用卡发卡量分别达到151万、162.7万和197.8万张,环比增速分别为17.3%、7.8%和21.5%,2018Q3在前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21.5%的环比增速和高达86.2%的同比增速,这说明融360未来将在信用卡大爆发的风口上站稳脚跟。
发展规模与控制风险是一对天生的共生体,在追求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,风险敞口就必然会放大,对应于银行的线上信用卡业务而言意味着人群的下沉,因此有效控制风险、识别坏的用户就成为关键的因素。
融360依托大数据、AI等技术在风控方面也已形成了成熟的风险识别模型。融360简普科技(NYSE:JT)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表示,“第三季度信用卡推荐服务收入环比收入增长接近200%,这表明我们在信用卡业务上的变现效率提高,是人群触达、精准匹配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提高。这种提高主要是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,高效地筛选、触达到人群的匹配,进而提高审批率。在前端我们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更好地帮金融机构识别用户,在后端我们持续投入研发实验室,专业一站式风控服务平台在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审批率,降低坏账的效率方面也收到了良好成效。”
金融业务的每次重大变革,总会催生一批新的创新型企业,包括风险投资、第三方支付、互联网理财等,莫不如此。2017-2018年消费金融发展较快,居民杠杆率提升较多,引起人们对消费金融持续发展的担心。但从消费金融尤其是信用卡的角度来看,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,例如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末,我国人均信用卡的持卡量只有0.46张,比着美国2016年的2.9张仍有较大差距。随着信用支付观念的进一步普及和消费带动的进一步提升,预计信用卡市场仍将保持长期增长。
与此同时,银行的零售业转型远未完成,零售金融、消费金融发展正当时,主要银行保持着较高的信用卡发卡目标,且线上化趋势愈加明显,预计未来融360信用卡业务仍将高速发展。信用卡业务,毫无疑问将成为融360共建银行生态的重要基石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商业评论网(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声明:本文由@商业评论网(转载请保留)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,未经商业评论网书面许可,对于商业 评论网拥有版权和/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,任何人(包括博客及个人空间)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摘编或在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 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。
您也可以直接在线购买刊登本文的当期。 电子版全文将于本月内更新发布,届时您可购买在线阅读卡阅读全文。帐户如果还没有点数?立即购买阅读卡,在线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注册冲值后仍打不开全文?请点击“常见问题”。如需更多信息,请进入帮助页面